【资料图】
就近看病,本身是一种便利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长期以来,生病了喜欢舍近求远,往大城市跑,成为一种 " 惯性 "。这固然是一种更为信任 " 大医院 " 的传统心理所致,但相关选择也涉及医疗资源的分布状况。不必讳言,城市卫生资源相对过于集中是个老问题,农村卫生资源较为不足,形成结构上的矛盾,影响着患者的选择。
显然,唯有从结构上加以调整,逐步推动医疗资源下沉,惠及更多地方的群众,才能让群众吃下 " 定心丸 ",增强就近治疗的信心和底气。在前述三部门所推出的指导意见中,提出了明确要求:基本建立稳定的县域巡回医疗和派驻服务工作机制,乡级医疗卫生人员队伍进一步壮大,持续保持村级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,农村居民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明显提升。这种直面痛点和难点、加强医疗卫生资源优化调整的方案,具有很强的针对性、指导性,可以有效解决老大难问题,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均衡布局,推动和加快分级诊疗体系的打通。
过往,大病小病都 " 出县 ",意味着分级诊疗理念未得到落实,意味着 " 大医院 " 忙累不堪," 小医院 " 清闲不已。其间,医疗资源的挤兑、闲置、浪费情形较为明显。这种状况长期存在,不利于卫生健康领域高质量发展。
要改变这一状况,必须通过机制和技术改良、创新,让医疗卫生资源布局更为科学化、均衡化,显示出层次感和柔韧度。近年来,江苏、福建、新疆等地持续推动医疗资源下沉,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解决小毛小病,成效显著。一些地方启动 " 流动医院 " 进乡村、家庭医生 " 签约上门 ",创新了思路,盘活了资源,受到群众欢迎。
医疗资源下沉不是权宜之计,而是一个必须长期投入的过程。培养优秀医疗卫生队伍,提升医务人员服务能力水平,改善基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 …… 是题中应有之义。只要我们以患者为中心,以问题为导向,扎实推进各项工作,就一定能按时实现既定目标,增强群众在医疗卫生领域的获得感、安全感。
现代快报首席评论员 戴之深
(编辑 王鹏)
关键词:
Copyright 2000-2021 by www.jiaoyu.thxxww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邮箱 : 55 16 53 8@qq.com